光电学院召开研究生导师工作会议


7月9日,光电学院在工学楼A座501报告厅召开2025年第一次研究生导师工作会议。会议以“聚焦培养质量,破解育人难题”为核心,围绕研究生培养现状、思想动态、发展挑战及优化路径展开深度研讨,为学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学院党委书记姜伟华及学院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导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哲海主持。

姜伟华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她指出,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她呼吁全体教师强化师德师风认知,提高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同时从教学管理、师德培训、评价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此外,姜伟华还通过多个真实案例,强调保密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全体教师时刻保持警惕,确保科研教学工作安全进行。

周哲海分享了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举措。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学院发展的基石,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和光学工程学科要在“十五五”期间分别进入A档和B档。为此,学院计划增加专任教师数量和研究生在院人数提高博导比例。同时,他提出七项具体举措,包括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强化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和经费支撑、通过团队模式培养研究生、关注招生工作、加强对学生论文发表和竞赛的指导,以及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等。

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日颖深入剖析了学院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她指出,“00后”研究生具有鲜明的代际特征,他们渴望明确的指导方向和实用技能,同时希望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部分学生对导师指导方式存在适应性问题,导学关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及应对学业挑战的韧性需持续加强。此外,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学生对就业方向和市场需求缺乏清晰认知,需要导师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伊利诺伊工程学院副院长、光电学院原副院长张雯全面分析了学院研究生培养现状。她指出,近年来学院研究生毕业率稳步提升,学术成果丰硕,学生在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竞赛获奖等方面均表现优异。但同时,培养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学生因论文质量、学术成果不达标导致延期毕业,实验条件不足影响科研进度,导师指导频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学院副院长尤睿聚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挑战进行分享。他提到,近年来学院博士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导师队伍不断壮大,科研经费显著增加,在此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博士生学术成果代表性不足,部分导师科研经费分布不均衡,以及博士生对学科高水平创新研究的支撑不够等。尤睿呼吁导师们更关注博士生的课题深度和研究内容体量,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

微信图片_20250711075631.jpg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导师围绕改善导学关系、提升培养质量、产出更多成果、加强日常管理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董明利教授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提出要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同时提升导师自身的课题申请能力和学术水平。白雪琼老师关注如何更好地了解学生,吴思进教授提出学生住宿地点分散、学术成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李红教授和司宾强研究员则分别就学生就业技能提升和协导备案等问题给出建议。

微信图片_20250711075652.jpg

本次会议为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与路径。学院与会导师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科研人才。

供稿/图片:高明慧  审核:张日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