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数据:春假研学100%进度达成!
时间:4月7日-13日
战绩:7天×5大项目×200+学子
为响应学校 “揽阅山河、开拓视野、增强才干” 的春假号召,yl34511线路中心党委书记姜伟华、院长周哲海挂帅,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策划文化传承、科创探索、美育赋能三类研学项目,联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小米产业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顶尖资源,构建 “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光电春假研学品牌。
为期一周的春假研学活动以徒步北京中轴线活动收官,“文化传承+科创探索”双线并进,研学项目串联非遗体验、城市探秘、科技实战、天文观测等多元场景,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学目标。
核心成果:文化科创双线告捷
文化传承线——让历史“活”起来
600年时空对话
编钟礼乐:19名学子在大钟寺亲手敲响编钟,重现古代礼乐制度,感悟“中正和谐”的中华智慧。
中轴线徒步:20余份研学报告、10公里徒步,解码北京城营建密码,感受北京城心跳,“触摸历史的脉搏”。
非遗创新传播
活态传承:通过学生导游讲解、摄影作品展、短视频创作,非遗文化在社交媒体曝光量超1000+,文化自信从校园破圈。
科创探索线——让技术“燃”起来
硬核实战
科创竞赛开放日:3支竞赛队伍,10余台机器人进行比赛项目展示,科创热情燃爆全场。
校园天文观测夜:100+张专业级星空摄影作品,“月球环形山”成校园新顶流,科学浪漫主义刷屏朋友圈。
探秘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园:50名本硕博学生完成openvela系统开发任务,加入openvela开源社区。
校企联动突破
产学研深度捆绑:推动与大钟寺、小米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技术+文化”双导师制课程,助力学生直通行业一线。
媒体关注:研学成果破圈传播
北京日报、北广传媒、北京时间等媒体关注报道光电学院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编钟演奏研学项目,让研学成果破圈传播。
北广传媒:https://mobile.tingtingfm.com/v3/app/toutiao/detail/xGo4wMLd0L
北京时间:https://item.btime.com/404adi5huns8o2b5tute4nclvn1
成长收获:数据见证蜕变
维度 |
成果 |
学分激励 |
累计发放通识选修学分3分、二课积分15分,覆盖100%参与者,助力学业竞争力提升。 |
技能升级 |
从PLC编程到天文摄影,从非遗讲解到开源代码开发,学生跨界能力提升。 |
职业赋能 |
30%学生获校企合作单位实习内推资格,简历实战经验模块完成度提升50%。 |
经验提炼:创新模式的三重突破
场景跨界:从教室到中轴线、从实验室到产业园,重构“社会即课堂”的学习生态。
资源整合:联动博物馆、科技企业,打造“文化+科技”双螺旋赋能模型。
成果量化:通过学分激励、作品展、企业认证,让成长可视、可感、可传播。
未来展望:从春假到常态,从活动到生态
七天春假圆满,首期研学收官。光电学院将在总结复盘研学活动的基础上,探索升级下一期研学组织方案,让春假研学成为常态,让科创文化探索活动成为学生技能和人文素养提升的生态,着力打造 “光电研学IP”,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加入。
项目升级
文化线:推出“AI修复古建”“元宇宙非遗展”,用科技活化五千年文明。
科创线:联合华为、腾讯等企业开设“双导师实战营”,对标行业尖端需求。
机制深化
将春假研学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 “春秋双假研学矩阵”。
建立“学生研学成果库”,对接校级评优、保研加分、名企招聘。
辐射拓展
打造 “光电研学IP”,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加入。
研学感悟: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重构“社会即课堂”的学习生态
学院团委书记王鹏皓:与同学共同经历的研学,更像是一场青春的觉醒仪式。愿这段带着汗水与欢笑的研学记忆,成为他们挑战未知的勇气—— 因为最好的成长,永远在路上!”
辅导员武嘉祎:同学们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成长与友谊,团队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愿这段经历成为未来成长的宝贵财富。
测控2201袁硕:敲编钟时,我理解了什么是工匠精神;写代码时,我看到了科技的未来。
测控2401丰楚瑜:怀着对礼乐文明的敬畏之心,我参加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编钟演奏培训”,在这个特别的课堂中,通过学习历久弥新礼乐文化,我遇见了更完美的自己。
光信2401赛皮丁·奥斯曼:通过这次研学,我们触摸了北京城的古老脉搏,感受到岁月雕琢的城市脊梁,领悟了历史沉淀与建筑美学交织。
研2404王丁懿:7天解锁了传统与科技的双重身份,文化滋润心灵,科技链接未来。
博2201陈丽:春假正是提升自我、深化专业学习的绝佳时机。探秘小米,用脚步丈量科技未来,共赴“光”与“电”交织的创新之旅。
结语:
2025年春假研学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探索——让文化扎根心灵,让科技照亮前路,让青春在知行合一中澎湃!
2026,yl34511线路中心将继续以 “硬核研学” 回应时代命题,助力学子在“行走的课堂” 中成长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科技创新的破局者!
期待2026,光电研学再启新程!(供稿:张日颖 王鹏皓 供图:王鹏皓 丰楚瑜 解明佳 编辑:纪秦宇 审核:张日颖)